武城:涉水审批“一件事”提速增效看得见

发布日期:2025-08-20 01:45    点击次数:54

武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梳理涉水审批事项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5类涉水事项整合为涉水审批“一件事”,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涉水许可“菜单式”集成审批实施方案》。以“组合套餐”形式精准对接企业群众的“迫切需求”,实现多个涉水审批事项一次提交、一次论证、融合办理、多项办结,让高效看得见。

(一)构建“初设+水保”“涉河+水保”等审批模式。大力推行集成审批替代串联办理,线下在政务大厅设置“一件事”专窗,线上设置涉水审批“一件事”申报模块,统一受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取水许可等涉水许可集成审批申请。在事前辅导成熟后,将涉水审批“一件事”所涉及的多部门材料精简去重,优化整合为“一张表单”,企业直接线上“点单”,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申请材料分别推送至各事项审批人员,通过一网申报、信息共享、同步办理等措施,避免材料重复提交、信息重复采集,各部门协调联办,做到无缝衔接,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审批环节压缩为3个,全事项审批承诺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可为企业节约前期工作费用达30%以上。

(二)推行“牵头打包评审+分类动态挂起”集成模式。针对涉水许可事项多、涉及多部门、企业跑动频、效率低等问题,由县审批服务局牵头,统一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打包式”联合评审,变“多头评审”为“一次完成”,企业仅需对接牵头单位即可,审批材料同步共享,专家评审“一揽子”形成;对评审中发现的需整改等问题的专项报告实行“分类动态挂起”,确保合规报告审批不受卡滞正常推进,待挂起报告问题解决后可灵活重启审查。通过“一家牵头”替代“多头对接”,实现审批流程的动态优化与效率的显著提升。彻底改变了以往企业抱着一摞材料跑手续和改来改去不达标的办事困境。

(三)全链增值服务助力“降成本”。组建助企服务专员队伍,为办理涉水许可集成审批的企业提供全流程增值化服务,在项目立项咨询之初,充分利用项目策划生成系统,为项目谋划指导,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参与各重大项目选址选线、业务指导,安排帮办人员提前介入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办,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制定专属集成审批组合方案。将审批服务前置到项目策划阶段,从源头指导项目提升策划质量和报告编制水平。今年以来,为保障重点项目快速推进,项目管家全程跟踪项目审批,已指导帮办项目100余个,发放“涉水审批一次性告知单”20余份,已为2个项目制定涉水审批“组合套餐”,推动项目涉水许可审批集成、高效办结。

(四)推行“多评合一”集成办理。全面落实《德州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多评合一报告编报审批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按照企业自愿原则,鼓励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评估事项“打包”编制、一次受理,集中评审,统一发证。

(五)开展“中介联合体”集成服务。全面落实《德州市中介联合体组建及运行实施办法》的相关措施,鼓励拥有单一资质或多个资质的中介机构自发组成的联合体,以一个中介机构为牵头单位与企业直接对接,实现委托“一家”就能获得“一站式”服务。使报告编制资料共享率提高60%,编制时间缩短40%,为企业节约报告编制费用达30%以上。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有解思维”,瞄准重点项目落地堵点精准发力。通过开展涉水审批“一件事”服务模式,‌系统整合5类涉水许可情形,实现审批流程再造与服务集成‌。武城县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工程、京网(德州)综合能源氢电共享储能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已率先“点单”申请,享受涉水审批“一件事”高效审批服务模式。标志着我县‌涉水审批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